数字化赋能“河湖长制”,加速河湖保护与治理高质量发展
来源: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-车辆与自动化学院(新)
时间: 2024-08-15 10:30
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“河湖智治”实践团23名师生积极响应高水平建设绿美碧带、幸福河湖,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,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,巧妙地将课堂学习与紧密结合,通过引入科技创新手段,致力于推动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深入实施,特别是在河湖治理领域,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。
实践团成员检测流溪河水质情况
全面深化河湖长制,打造多跨协同的河域数字化服务和监管系统。“河湖智治”实践团针对流溪河流域的具体现状,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工作。实地走访调研太平镇河流水域50公里,巡视太平镇容易造成水浸的低洼地带10处(包括井岗村低洼点、水南村新城庄低洼点、大坝村低洼点等),检测太平镇周边流溪河水域的水质。基于调研成果,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河湖管理平台的建设构想。该平台将融合大数据、智能技术、卫星遥感、无人机技术、视频监控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,对流域重点河段、敏感水域进行精准管理。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和三维模型的开发应用,平台将有效解决河湖划界、岸线管理等基础信息缺失、问题事件难以精准定位和判断等问题,为河湖管理提供更加现代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的技术保障。
实践团于井岗村低洼地带调研
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使用自主研发的“智慧河湖管理平台”监察河流情况
智能化自动化完成巡视任务。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无人机技术,实践团不仅显著降低了传统人工巡检的成本负担,还实现了巡检效率的飞跃性提升。无人机系统能够24小时依据预设的精确飞行时段与周期,自主执行高效、无间断的河湖巡视任务。无人机上搭载喇叭喊话功能,能提醒驱赶误入危险河域的群众。此种高度个性化、定制化的巡检模式,为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,有效促进了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,彰显了科技赋能河湖治理的显著成效与深远意义。
实践团成员搭建智能无人机平台定时定点进行河域巡逻
根据实际需求定制航点飞行。值得一提的是,实践团充分考虑到排污口监测、泄洪大坝安全、河域支流交汇点监控等多元化使用场景,以及汛期等特殊时段的特定需求,针对水体日常巡逻、精准信息采集、污染快速识别等多样化的巡检任务,依托“智能河湖长”智慧河域管理平台,精心设计了航点飞行与建图航拍等多种定制化航线规划策略。此举不仅确保了日常巡逻中通过预设航点飞行实现高效、精准的巡视,更在汛期等关键时期,通过建图航拍功能全面、细致地收集河道相关信息,为决策提供详实依据。如此灵活高效的巡检模式,极大地增强了巡河工作的适应性与实效性,为河湖治理的智能化、精细化水平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暴雨后实践团巡查重点水域
暴雨后实践团巡查水闸排水情况
实践团成员巡查监控网点设备
广州华夏职业学院“河湖智治”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创新与绿美广东的深度融合,他们所搭建的数字化平台构建起了一套高效果、智能的河湖管理数字化体系,实现了对河湖水域的全面感知、精准分析与智能决策,极大地提升了河域巡查的效率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深化与乡村地区的合作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,不断探索乡村治理与智慧河域管理的新模式、新方法,为广东绿美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文稿:蔡雅雯
图片:河湖智治实践团
初审:蔡雅雯
复审:白塔娜
终审:李黎黎